close
我們如果突然面對朋友負面的遭遇,前往探詢時,除了問「怎樣了?」還多半會跟朋友討論「怎麼辦?」這是人之常情,但新聞媒體在幫閱聽人探詢餿油事件的最新發展時,卻不是如此。媒體只關注「怎樣了」,卻不關切「怎麼辦」。而所謂「怎樣了」的報導,也只注意又有哪些食品業者被餿油波及,會不會有官員下台,表示負責。對於全台灣大中小食品業者到底如何採購使用食用油,卻缺乏全面的、有系統的、結構面的深入採訪與報導。換言之,對於餿油事件為何會波及這麼多食品業者及消費者,媒體對於餿油事件到底「怎樣了」的報導,根本沒有詳實的說明與剖析。if (typeof(ONEAD) !== "undefined"){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ONEAD.cmd.push(function(){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});} 至於餿油事件愈演愈烈,在亡羊補牢方面究竟該「怎麼辦」,媒體似乎興趣缺缺,無意於帶頭集思廣益,為如何解決餿油問題尋找答案。沒錯,食用油的監督管理,確實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責任。然而,在政府之外,新聞媒體做為社會的中堅力量,也應該可以發揮整合意見,為社會重大議題提出解決方案的社會功能。新聞工作者當然不是食安管理方面的專家。然而,經由採訪相關官員、業者,以及了解或研究過食用油管理的學者專家,用專題報導、調查採訪,或是舉辦座談會等方式,甚至可以去了解其他國家對食用油的生產、供應、使用與回收方法及相關管理監督措施,都可以為如何解決餿油問題,多多少少找到解決方案的線索。現在政府祭出加重刑罰、鼓勵檢舉、源頭控管等補救措施,然而,這些措施能否徹底解決問題,以及是否還有更關鍵的環節需要掌握,才能杜絕不肖業者為牟取暴利鋌而走險,都是新聞媒體可以,也應該深入探討的議題。問題是,有多少新聞媒體真的願意紮紮實實地去了解食用油的深層真相,並帶頭尋找確保食用油安全的管理措施?媒體如果普遍對於揭露名人隱私八卦興致高昂,但對於為社會安全議題建言興趣缺缺,那對閱聽人而言,其實是又少了一道風險控管的防線,也是媒體社會功能的自我矮化,跟食安問題一樣,需要好好檢討才對。(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)



2C3518E14D42758F
arrow
arrow

    Eratm1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